《公孙丑》下篇凡十四章其中一半以上内容牵涉到孟子在齐国最后一
《公孙丑》下篇凡十四章,其中一半以上内容牵涉到孟子在齐国最后一段时间的经历、言行,及离开齐国路上发生的事情。此外的记述,内容颇广,如讨论打赢战争的条件、接受别人馈赠的标准、做官的职责等。其间还穿插孟子两次外出,一是到滕国去吊丧,一是去鲁国葬母。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娄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郭:外城。
域民:限制民众居住在一定的区域内。
固国:使国防坚固。
孟子说:“得天时不如得地利好,得地利又不如得人和好。譬如有座内城方圆三里、外城方圆七里的城邑,敌人包围攻打却无法取胜。既能围攻,一定有得天时之处;可却无法取胜,这说明得天时不如得地利好。再譬如,有一座城邑,它的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守城的武器装备不是不锐利坚固,粮食也不是不多,可是军民们弃城不守而逃,这说明得地利又不如得人和好。所以说,限制民众不必靠国家的疆界,巩固国防不必凭山河的险要,威服天下不必恃武器装备的锐利。拥有正义的人援助就多,失掉正义的人援助便少。援助少到极点时,连自己的亲戚也会背叛他;援助多到极点时,整个天下的人都顺从他。让天下都顺从他的人,去攻打连亲戚也背叛他的人,所以那些圣君不用战争,若要战争就一定取胜。”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疾,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10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1我非尧舜之道不敢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1’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13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14德齐,莫能相尚1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如:将。
- 从即纵指率领和使用约约定三分其地智与韩、魏把赵氏的土地分成三[图]
- 射覆怎么玩?[图]
- 凡西次二山之首自钤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图]
- 中都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庾郎即庾信砧杵(zhēnchǔ)[图]
- 他这一叹暴露了自己内心已有所动聪明的皇后便抓住时机说“绝志殉[图]
- 桓公帅诸侯而朝天子晋语一 史苏论献公伐骊戎胜而不吉献公将黜太[图]
- 用乳酪用牛、羊等动物乳汁提炼而成的食品[图]
- 载(zài)本义为乘坐引申有为、施行的意思《书·皋陶[图]
-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段太尉逸事状欧阳修 朋党论《释秘演诗集》序《[图]
- 遂有伻头移烛相引由舱后梯而登宛如斗室旁一长榻几案俱备揭帘再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