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儒学经典《论语》所反映出的思想同样体现着中国人的传统文化
作为儒学经典,《论语》所反映出的思想同样体现着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儒家思想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遗传基因融入了国人的血液中,通过对《论语》的学习能够帮助人们更加了解自己,发现自身曾被忽略的精神特质。
《孟子》这本书,共分七篇。内容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孟子,名轲,世称“亚圣”,是孔子的三传弟子,战国中期的大学者,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其学说主张仁义道德、“性善论”“法先王”,其思想核心是“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便体现了他的为人和“义”的思想主张。他曾周游齐、宋、滕、魏等国,试图说服诸国君王接受道德仁义的政治主张,但均因其学说“远水不解近渴”而不被采纳。故此晚年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的工作,也使儒家思想得以继续保存和发扬光大。
《孟子》这部书集中体现了孟子的思想,共有七篇,每篇分为上下两编,记录了孟子的言行和政治主张,是由其学生万章与公孙丑等整理而成。此书行文流畅,文意贯通,文采飞扬,说理透彻,有条不紊,以铺张扬厉的气势阐述治国之道和为人之理。其学说虽然在战乱纷纭的战国时期未被采纳和接受,但是其崇尚王道、排斥霸道,以仁义治天下的思想主张却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统治者的治国法宝,像一面镜子一样印证着王朝的更替和历史的兴衰。
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中庸》是由孔伋所著,孔伋既是孔子的孙子,又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因此,此书反映的仍然是正统的儒家思想。《中庸》与后面将要提到的《大学》原本只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后由南宋朱熹将之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合在一起,称为“四书”。《中庸》是关于人生哲学的一本书,它对中国人的人生观影响很大,人们在为人处世上所推崇的“中庸之道”便是受了此书的教化。“中不偏,庸不易”的主张已经成为了中国人待人接物的行为准则。
中庸思想告诫人们做事要不偏不倚,不走极端,凡事都要适度,不要越轨。所谓“过犹不及”,事情做过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有时还会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为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因此,保持“中庸”的做事风格才不会出现大的错误,才能使事情顺利进行。
做事是如此,做人更是如此。“中庸”最先让人联想到的就是“平庸”,中庸的人往往是平凡的人、普通的人。可是伟大却正是蕴藏于平凡之中的,也只有平庸才能长久,这是宇宙间的基本法则。当然,中庸并不等于自甘堕落、无所事事,“中庸”是一种做人的心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健康快乐。
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曾子,名曾参,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中的佼佼者,更是孔子思想的嫡传者,相传《大学》是他所作。《大学》共有十章,同《中庸》一样也是朱熹从《礼记》中抽出的一篇,它完整地阐述了一个人从格物致知开始,直至治国平天下,超凡入圣的八步功夫,是儒门修心修身的方法论。这八步功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修齐,至平治”就是指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对自己内在德行的修养,“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对自身能力的外部运用。
曾子主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修身养性必须按照顺序来不能颠倒,要想“齐家、治国、平天下”,必须先从修炼完善自身开始做起,最重要的是先修己心,使自己达到内圣的标准,然后再修身、齐家。如果有机会来治理国家,为大众服务,便能以德服人、游刃有余,否则就算送一个“天下”给你治理,恐怕也会因为自身的修养不够而搞得天下大乱。
《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把“四书”读熟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孝经》是儒门十三部经典里面的第一部,共十八章,《孝经》是曾子问孝,孔子回答,曾子退而与弟子们研究讨论,再由弟子们整理而成的,是一部阐明封建孝道、宣传儒家宗法思想的书。《汉书·艺文志》上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
- 从即纵指率领和使用约约定三分其地智与韩、魏把赵氏的土地分成三[图]
- 射覆怎么玩?[图]
- 凡西次二山之首自钤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图]
- 中都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庾郎即庾信砧杵(zhēnchǔ)[图]
- 他这一叹暴露了自己内心已有所动聪明的皇后便抓住时机说“绝志殉[图]
- 桓公帅诸侯而朝天子晋语一 史苏论献公伐骊戎胜而不吉献公将黜太[图]
- 用乳酪用牛、羊等动物乳汁提炼而成的食品[图]
- 载(zài)本义为乘坐引申有为、施行的意思《书·皋陶[图]
-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段太尉逸事状欧阳修 朋党论《释秘演诗集》序《[图]
- 遂有伻头移烛相引由舱后梯而登宛如斗室旁一长榻几案俱备揭帘再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