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用兵的规律就像流水流水的属性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
【译文】 用兵的规律就像流水,流水的属性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的坚实之处而攻击敌人的弱点。水因地形的高低来制约其流向,作战则根据不同的敌情来制定取胜的方略。所以,用兵打仗没有固定刻板的态势,正如水的流动不曾有一成不变的形态一样。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处置以取胜,就叫做用兵如神。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固定的胜者,四季轮流更替也没有不变的位置,白天有短有长,月亮也有缺有圆。
【点评】 《孙子兵法》十三篇,篇篇围绕作战指导这个核心问题立论,《虚实篇》则是其中最为精彩的一篇。本篇对军事活动中“虚”、“实”对立统一关系作了精辟分析,全面论述了作战指挥中争取主动权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方法,在《孙子》全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唐太宗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用兵如神的唐太宗,在孙子面前变得相当虚心,给《虚实篇》以一个崇高而又准确的定位。细读本篇,我们可以发现它也的确当得起李世民的称颂。孙子既讲清了“虚实”的核心,又说明白了运用“虚实”的手段,还解释透了转化“虚实”的条件,可谓是包举无遗,剔精抉微。
“虚实”是一个重要的兵学范畴,其含义十分广泛。一般而言,无者为虚,有者为实;空者为虚,坚者为实。“虚”指的是兵力分散而薄弱,“实”指的是兵力集中而强大。表现在具体军情上,大凡怯、饥、乱、劳、寡、不虞、羸弱为“虚”,勇、饱、治、逸、众、有备、强盛为“实”。总之,凡是构成一支军队战斗力的各种因素,譬如兵力的大小、优劣、众寡、强弱、分合,部队的劳逸、饥饱、治乱、懈备,部署的疏密、坚瑕,兵势的锐钝,士气的高低,心理的勇怯,行迹的真伪,处境的安危,地形的险易等,统统属于“虚实”的范畴。显而易见,避实击虚是作战指导取得成功的关键,难怪孙子对它如此重视,要用专篇阐发这个问题。
“虚实”的核心宗旨,就是积极夺取作战主动权,创造条件,争取优势,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主动权乃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在战场上,谁失去行动自由,让对手束缚住手脚,进退不得,攻守无措,谁就会输。可见,主动权即军队命脉之所系。孙子对这层道理早有深刻的领会,并用简洁深刻的一句话概括了牢牢掌握主动权的不朽命题——“致人而不致于人”,即善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孙子强调,这既是理解“虚实”的钥匙,也是正确运用“虚实”、转化“虚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我们认为,这一原则是孙子制胜之道的灵魂。
知道“虚实”,是为了转化和运用“虚实”,而转化和运用“虚实”,就必须“避实而击虚”。要打胜仗,窍门是让自己处于“实”而让对手据于“虚”。正如《管子·兵法》所说,善于指挥打仗的统帅,总能让对手处于无可奈何的尴尬境地,敌人就像双脚踩在虚空中,全身上下使不出劲;就像同影子搏斗,忙活半天白费力气。
“避实击虚”主要指在用兵打仗时,要避开敌人的长处,攻击敌人虚弱而又性命攸关的部位,使敌人欲守不得,欲战不能,进退失据,在劫难逃。“虚”不是单纯的虚弱,如果只是单纯的虚弱,与战略全局不发生关系,那么即便攻击成功,也不能对敌人真正有所伤害,对战略全局产生不了实际影响,只有打蛇打七寸,才能真正置敌人于死地。就像三国时期,袁绍军队对乌巢之粮草守御并不严密,然而袁绍一旦丧失这个后勤资源,便会立刻陷于被动,所以乌巢粮草既是袁绍的弱点又是他的要害,曹操出其不意一把大火烧了乌巢,就完全掌控了战局,为赢得官渡之战奠定了基础。这才是对“避实击虚”原则的高明理解和巧妙运用。
可见孙子所说的通过“避实击虚”来争取作战主动权,重点表现为对攻击目标、攻击方向的选择上,力求从根本上调动对手,制服敌人。所以他说:“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又说“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在他看来,只要在作战目标以及方向选择上贯彻了“避实而击虚”的方针,就等于有了主动权,就可以达到“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的目的。
孙子“避实击虚”以争取主动的原则,还表现为对攻击时机的把握上。其基本指导思想是,避免同正士气高涨、斗志旺盛的敌人正面交锋,而要通过各种手段瓦解敌人的士气,消磨敌人的斗志,然后乘虚蹈隙,实施突然而凌厉的打击,夺取战争的胜利,即所谓“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认为,要贯彻“避实而击虚”作战方针,争取“致人而不致于人”,就必须掌握各种情况,从中分析利弊,制订正确的对策,这样就可以“千里而战”,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孙子指出,军事指挥员所应了解和掌握的情况可简单分为两类,一是天时地理,即“知战之地,知战之日”;二是敌情。这样才能够保证及时全面掌握敌人的作战计划、活动规律、作战部署、强弱环节,为定下作战决心、制订作战计划、“避实击虚”提供客观根据。
孙子强调指出:“兵无常势,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意思是说,高明的作战指导者在对敌作战过程中,切忌僵化保守,拘泥成法,而必须根据敌情的变化,随时调整兵力部署,改变作战方式,始终保持主动。
要“避实击虚”,就必须集中优势兵力。俗话说“双拳不敌四手”,作战双方中谁拥有优势的战场地位,谁就能拥有军队行动的主动权。大体而言,两军对阵交锋,凡兵力薄弱、指挥笨拙的一方,一般比较被动。所以,古往今来的军事家们很自然地提出了“众寡分合”的著名命题。所谓“众寡”,就是指兵力的对比;所谓“分合”,就是指兵力的部署使用。两者的核心所在,就是要集中兵力,在全局或局部上造成优势,分一为二,避实击虚,各个击破敌人。
孙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并系统阐述“众寡分合”作战原则的兵学大师。在《谋攻篇》中,他明确强调“识众寡之用者胜”,把这看成是“知胜有五”的一项重要因素。这里的“众寡”,当然是指兵力的多少,而“用”则是指兵力的运用,也即《军争篇》中所说的“分合为变”。孙子认为,要确保掌握主动权,使胜利的天平朝己方倾斜,就必须按照“避实击虚”的原则,在战场交锋时集中优势兵力,给敌人以毁灭性的打击。为此,他在本篇中反复阐发了集中兵力对于达到“避实击虚”效果的重要性,并一再提出集中优势兵力的种种主张——“并力”、“我专为一”,从而达到“以众击寡”的目的。
孙子在“众寡之用”问题上,既肯定集中兵力的意义,提倡“以十击一”;又积极探讨在战争活动中,通过“分合为变”等手段,来达到集中兵力、掌握主动的目的。孙子认为集中兵力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创造条件,捕捉战机。从战术上讲,就是要做到“形人而我无形”,使敌人露出底细而我军不露任何痕迹,即敌人在明处作靶子,我方在暗处施算计。这样一来,我军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人兵力却不得不分散。通过调动敌人,来使我方的兵力集中在一处,而让敌人的兵力分散在十处。于是,集中兵力的意图即得以实现,我方便能以十倍于敌的兵力去进攻敌人,从而造成我众敌寡的有利态势。
孙子集中兵力的作战指导思想对后世兵家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一方面,人们充分肯定集中兵力的军事学术价值,如《淮南子》的作者就曾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这层道理:五个手指头轮番敲打,不如握紧拳头狠命一击;一万个人逐个轮番冲锋,不如一百个人一拥而上。另一方面,人们高度重视“分合为变”的手段,来达到避实击虚的目的。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战争指导者遵循孙子“众寡之用”的原则,集中兵力、避实击虚而打胜仗的情况不胜枚举。努尔哈赤勇破明军的萨尔浒之战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明朝后期,女真人在白山黑水之间悄悄兴起,渐成气候。明王朝想通过武力手段将后金这个地方政权扼杀于摇篮之中,于是纠集部队,推动战争。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明辽东经略杨镐指挥二十万大军兵分四路,向后金政权的都城赫图阿拉扑来。当时,努尔哈赤麾下的后金八旗兵马才区区六万之众,众寡悬殊自不待言。然而,努尔哈赤临危不惧,采用“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策略,集中兵力,避实击虚,各个击破,将明军击败。这一战例,从侧面显示了孙子集中兵力、避实击虚作战指导原则的强大生命力。
- 绿化养护员工作内容与标准[图]
- 应届生求职岗位重要,还是公司重要?[图]
- 必看,职场沟通技巧心得体会总结来了[图]
- 超市采购员主要是做什么[图]
- 标题冬枣栽培技术冬枣的效果和作用[图]
- 百合花的三种养生茶品[图]
- 做一个漂亮的高龄孕妇[图]
- 健康好孕五项准备大盘点[图]
- 一天一杯柠檬水[图]
- 春季养生全攻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