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临汾KTV招聘网 > 临汾热点资讯 > 临汾学习/知识 >  作为儒学经典《论语》所反映出的思想同样体现着中国人的传统文化

作为儒学经典《论语》所反映出的思想同样体现着中国人的传统文化

2022-10-29 00:33:08 发布 浏览 435 次

作为儒学经典,《论语》所反映出的思想同样体现着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儒家思想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遗传基因融入了国人的血液中,通过对《论语》的学习能够帮助人们更加了解自己,发现自身曾被忽略的精神特质。

《孟子》这本书,共分七篇。内容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孟子,名轲,世称“亚圣”,是孔子的三传弟子,战国中期的大学者,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其学说主张仁义道德、“性善论”“法先王”,其思想核心是“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便体现了他的为人和“义”的思想主张。他曾周游齐、宋、滕、魏等国,试图说服诸国君王接受道德仁义的政治主张,但均因其学说“远水不解近渴”而不被采纳。故此晚年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的工作,也使儒家思想得以继续保存和发扬光大。

《孟子》这部书集中体现了孟子的思想,共有七篇,每篇分为上下两编,记录了孟子的言行和政治主张,是由其学生万章与公孙丑等整理而成。此书行文流畅,文意贯通,文采飞扬,说理透彻,有条不紊,以铺张扬厉的气势阐述治国之道和为人之理。其学说虽然在战乱纷纭的战国时期未被采纳和接受,但是其崇尚王道、排斥霸道,以仁义治天下的思想主张却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统治者的治国法宝,像一面镜子一样印证着王朝的更替和历史的兴衰。

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中庸》是由孔伋所著,孔伋既是孔子的孙子,又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因此,此书反映的仍然是正统的儒家思想。《中庸》与后面将要提到的《大学》原本只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后由南宋朱熹将之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合在一起,称为“四书”。《中庸》是关于人生哲学的一本书,它对中国人的人生观影响很大,人们在为人处世上所推崇的“中庸之道”便是受了此书的教化。“中不偏,庸不易”的主张已经成为了中国人待人接物的行为准则。

中庸思想告诫人们做事要不偏不倚,不走极端,凡事都要适度,不要越轨。所谓“过犹不及”,事情做过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有时还会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为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因此,保持“中庸”的做事风格才不会出现大的错误,才能使事情顺利进行。

做事是如此,做人更是如此。“中庸”最先让人联想到的就是“平庸”,中庸的人往往是平凡的人、普通的人。可是伟大却正是蕴藏于平凡之中的,也只有平庸才能长久,这是宇宙间的基本法则。当然,中庸并不等于自甘堕落、无所事事,“中庸”是一种做人的心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健康快乐。

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曾子,名曾参,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中的佼佼者,更是孔子思想的嫡传者,相传《大学》是他所作。《大学》共有十章,同《中庸》一样也是朱熹从《礼记》中抽出的一篇,它完整地阐述了一个人从格物致知开始,直至治国平天下,超凡入圣的八步功夫,是儒门修心修身的方法论。这八步功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修齐,至平治”就是指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对自己内在德行的修养,“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对自身能力的外部运用。

曾子主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修身养性必须按照顺序来不能颠倒,要想“齐家、治国、平天下”,必须先从修炼完善自身开始做起,最重要的是先修己心,使自己达到内圣的标准,然后再修身、齐家。如果有机会来治理国家,为大众服务,便能以德服人、游刃有余,否则就算送一个“天下”给你治理,恐怕也会因为自身的修养不够而搞得天下大乱。

《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把“四书”读熟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孝经》是儒门十三部经典里面的第一部,共十八章,《孝经》是曾子问孝,孔子回答,曾子退而与弟子们研究讨论,再由弟子们整理而成的,是一部阐明封建孝道、宣传儒家宗法思想的书。《汉书·艺文志》上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