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尧俞在担任徐州太守的时候,他的前任太守挪用了公款,傅尧俞就暗地里替前任太守偿还这笔钱。但还没有来得及还完,他就被罢免了。继任太守反而给傅尧俞写信说应当再还一千缗。傅尧俞倾其所有,并借了外债才将这笔钱全部还清。后来,经过考核证实,傅尧俞从来没有挪用过公款,而他自己却始终不进行申辩。他能容忍而不计较别人到如此地步,真是让人佩服。
傅尧俞似乎显得有点傻,前任太守肆意贪污挪用公款,他却在后面忍气吞声地替别人还债,而且还是倾其所有,并借了外债来替别人还债。幸亏最终查明了事实真相,否则,背“挪用公款”罪名的也是他。不过,相信没有人不佩服傅尧俞的度量。
但是,那个前任太守贪污挪用公款的行为更是让人痛恨。看来,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损公肥私、中饱私囊,这些为人所不齿的行为古已有之啊!如今,这些行为还层出不穷,从来没有被杜绝过。之所以会不断出现这样的行为,究其根本,还在于人们本身的贪欲。
自古以来,因贪欲而丢失性命、毁掉前程的事例不可胜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了贪图眼前利益而忘记了周围风险的人的愚蠢;“人心不足蛇吞象”,则是人们对心怀贪念却不自量力的人的形象描述。我们应当守护自己应该拥有的东西,通过正当手段获取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对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忍住据为己有的可耻想法。
韩魏公镇相州,因祀宣尼省宿,有偷儿入室,挺刃曰:“不能自济,求济于公。”公曰:“几上器具可直百千,尽以与汝。”偷儿曰:“愿得公首以献西人。”公即引颈。偷儿稽首曰:“以公德量过人,故来相试。几上之物,已荷公赐,愿无泄也。”公曰:“诺。”终不以告人。其后为盗者以他事坐罪,当死,于市中备言其事,曰:“虑吾死后,惜公之德不传于世。”
韩琦镇守相州的时候,因为祭祀孔子庙,所以住宿在外地。有个小偷入室行窃,举起刀对韩琦说:“我无法自己养活自己,所以来向您请求救济一下。”韩琦说:“茶几上的器具价值百千钱,全部都可以给你。”小偷又说:“我想得到你的头,将它献给西边国家的人。”韩琦听后便伸出脖子。小偷低下头说:“因为我听说过您非常有气量,所以就想来试试您。茶几上的东西,承蒙您已经送给了我,希望您不要把这件事泄漏出去。”韩琦说:“好的。”最终他兑现了这个一生不告诉任何人的承诺。后来,这个小偷因为其他事犯了罪,被判了死刑,在刑场上,他将这件事详细地说了出来,并且说:“我担心我被处死之后,韩琦的德行就不能被世人所知了。”
世间有轻薄的风俗,一些人常常说话不算数,言不由衷、不守信用。这样的做法经常受到他人的厌恶,招致怨恨甚至祸害。韩琦的宽大尽人皆知,但是,通过这则故事,我们也看出了他诚信的优点。向一个小偷承诺过的话,他都兑现了。
一个人只有诚信才能立身,一个国家只有取信于民才能立国,一个企业只有诚信服务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在任何行业、任何领域从事任何活动,都要以“信”为准则。向别人承诺过的事我们就要努力做到,如果遇到困难,不能兑现自己的诺言,我们也需要向对方解释清楚其中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歉意。否则,就会被看成是一个没有信誉的人,使自己在日后的为人处世方面遭遇很大的阻力和挫折。一个人如果不守信,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那么做任何事情都会难有成就。
彭公思永,始就举时,贫无余资,唯持金钏数只栖于旅舍。同举者过之,众请出钏为玩。客有坠其一于袖间,公视之不言,众莫知也,皆惊求之。公曰:“数止此,非有失也。”将去,袖钏者揖而举手,钏坠于地,众服公之量。
彭思永当初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家境贫寒,没有多余的财物,只带了几只金钏,住在旅馆里。一同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来拜访他,请他把金钏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有一位客人把其中一只金钏藏进自己的衣袖中,彭思永看到了也不说什么,大家都不知道实情,因此都惊慌地寻找那只金钏。彭思永说:“金钏只有这些,并没有丢失。”大家准备离去的时候,袖子中藏着金钏的那个人举手作揖告别,金钏掉了出来而露了馅。大家都佩服彭思永的度量。
虽然彭思永知道是谁偷了自己的金钏,并故意不揭露事实,给那个人台阶下,但是那位偷窃金钏的人最终还是露出了马脚,给自己制造尴尬。大家在佩服彭思永的度量的同时,也在唾弃那种偷盗别人财物、获取不义之财的可耻行为。
从外界获取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必须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成本,避免有损自身的“廉洁”。通常,人们都有很强烈的占有欲。一味地获取,特别是索取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会使我们被“物”所束缚,从而失去了前进的目标。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这个道理相信大家都明白。只有懂得付出,才能有所回报。想要获得某个东西,就要事先为之努力,通过正当手段获取。收获的季节是最美丽的,但是我们要看到春天的播种、夏天的浇灌。终日希望实现美好的预期,而不采取有效的行动,只能是黄粱美梦一场。正人君子怎能容忍自己有不劳而获、获取不义之财的可耻行径呢?